2016年,贵阳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双创”战略,高举大数据发展旗帜,紧扣大数据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大数据“双创”引领区、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聚集区,全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新路。现将贵阳高新区2016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发展情况
一年来,贵阳高新区抢抓贵州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始终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抓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区、展示区、试验区、引领区。自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视察贵阳高新区以来,累计接待91930人次(国家级22场,省部级295场),先后有2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高新区视察指导,其中,今年到贵阳高新区参观考察达50241人次(其中,国家级11场,省部级157场)。贵阳高新区在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后,又新增获批“国家高新区大数据引领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等试点,大力建设“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孵化器”、“国家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全区经济发展驶入了转型升级、提质跨越的快车道。
——产业规模方面:2016年,规模工业总产值341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工业增加值(三园2000万元口径)87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20.5亿元,增长28.2%;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增长20.1%;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资70.49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3.49亿元,增长16.73%。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35%;省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212.75亿元,增长15.0%。新增注册工商企业3257户,累计注册工商企业11905家。全年新增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182家,累计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2669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生物医药、大数据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全年预计实现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320亿元。
——科技创新方面:2016年,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预计达5.74%,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7.7%,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数在全省106家产业园区中排名第一。新增研发机构12家、创新服务机构36家,累计聚集研发机构141家、创新服务机构200家。新增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70家;新增创新型企业5家,创新型企业累计达78家;新增CMMI评估认证企业5家,CMNI评估认证企业累计达30家。新增专利申请量达1910件、授权量720件,专利申请量累计达8682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3525件。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累计达12家。新建孵化器及众创空间9个,累计聚集孵化器、加速器及众创空间36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个(含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新增孵化场地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308家,累计孵化企业1500家。
——国际化方面:2016年,对外贸易预计新增1.7亿美元,其中:实体进出口额7400万美元。预计新增外资投入1.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0%。聚集外资企业33家,其中:工业企业11家,服务业企业22家。聚集100余个海归创业团队和1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聚集博科、戴尔、IBM等世界500强企业16家。企业“走出去”有14家,其中: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赞比亚已获得3000万人民币合同,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印度获得18亿美金总承包工程项目,中国电建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阿根廷获得3亿美金的项目建设工程,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伊朗建设了营销服务中心,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尼泊尔政府洽谈水利大数据分析项目。
——持续发展方面: 2016年,新开工建设省重大项目10个,预计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0.27亿元;发挥“国家级低碳工业示范园”的示范作用,新建成2个开放式生态公园,园区绿化率达到 46.61%,森林覆盖率45.26 %,PM2.5低于50的天数138天;4家大数据企业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占全省的40%,逐步建成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先后出台6个“十条”等政策措施,建立政务服务4大体系313项标准,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实行高新区、白云区“两区统筹、融合发展”和“上合下分”的管理体制,设立8个内设机构、3个直属事业单位、5个垂直管理部门、2个平台公司,基本形成“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环境最好、办事最快、人文最浓”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坚持战略定力,率先在数据集聚、数据应用、数据引领上抢先机、求突围、作贡献,制定了“数聚高新”顶层设计,谋划布局了“贵阳大数据走廊”,在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重点打造“一湖一镇六中心”(一湖即白鹭湖;一镇即大数据VR小镇;六中心即“数谷”块数据中心、大数据“贵健康”中心、大数据国际软件中心、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环球中心、大数据资本服务中心、大数据人才中心),在贵州科学城重点打造“一湖两镇五中心”(一湖即太阳湖;两镇即智谷科技文化小镇、麻古云堡文化小镇;五中心即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大数据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大数据文化创新中心、大数据检验检测中心、大数据呼叫中心),在贵州大数据城重点打造“一湖两镇五中心”(一湖即罗格湖;两镇即罗格湖生态数据文化小镇、沙文高新数客小镇;五中心即贵阳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小微企业聚集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中心、大健康产业聚集中心、电商物流产业聚集中心)。一年来,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大数据科技支撑新高地。依托“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引领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工程”,全力引领大数据技术创新,加快大数据产业聚集。一是实施大数据技术创新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实施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大数据资源汇聚利用、大数据研发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应用示范、大数据技术转移转化、大数据安全技术提升等六大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全国具有自身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二是出台大数据技术创新政策。在已出台的“大数据十条”、“科技十条”等优惠政策基础上,专门制定出台了《贵阳高新区促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政策措施》,从支持大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示范应用和开放共享、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空间载体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投入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三是搭建大数据技术创新平台。全力推进贵州科学城建设,建成科技研发办公楼62万平米,已聚集中科院创新园、贵州科学院大数据产品中试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瓮福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60余家入驻贵州科学城,其中:国家级创新研发机构9家,省级研发及服务机构13个,体现科技研发、人才服务、创业孵化“三位一体”功能的科技创新型城市综合体正在快速形成。全力打造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已建成贵阳国际大数据创新中心、贵阳中以高科技合作创新中心、西南大数据产业联盟、电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大力建设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引进国家信息中心发起成立了国信优易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大数据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开展大数据技术创新活动。借助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扩大与北京等发达区域的交流合作,支持朗玛等企业到发达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借助优势资源开展创新活动。联合济南大学、贵州芬陀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建贵州济南大学科技园(国际大学科技园)。与贵州医科大学共建贵州省健康大数据研究院及生物医药技术转化中心,着力打造“贵医云”,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产业开发与行业应用。与北京化工大学、贵州科学院共建北化高科食品安全大数据研究院,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与营养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建设,用大数据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建立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成果转化合作,组建了三所大学的贵州技术转移中心。全面推动科学普及,启动建设太阳湖滨河公园绿色文化科普长廊。五是推进大数据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力度,鼓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已聚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占全省总数的46.7%,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占全省总数的26.3%。大力构筑“服务全链条、交易全天候、市场全球化”的大数据技术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大数据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心,促进大数据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风险资本有效结合,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等载体,加速聚集以行业生产力促进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及检测平台、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评估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二)推动改革发展,释放大数据示范引领新动能。紧盯国家、省、市大数据发展战略部署和有关政策,重点围绕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七个试验”和科技部支持开展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内容,突出抓好国家和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大力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行先试工作。一是开展试点示范。率先在全省开展“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建设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国家大数据引领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工程”、“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贵州省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区试点区域”、“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试点”等试点示范工作,真正做到快赶路、做示范;率先在全省开展第一批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成功纳入贵州省申报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率先在全省实行市场化用人机制体制,实行派遣制,打破身份界限,探索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率先在全省开展“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创新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探索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精简优化产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开设优惠政策兑现窗口。二是开展应用示范。按照信息化、数据化、自流程化、融合化的大数据政府应用“四部曲”,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实施了大数据精准权力监督、大数据精准招商安商、大数据精准综合治税、大数据精准经济监测、大数据精准市场监管、大数据精准信用评估、大数据精准生态监测、大数据精准国土监测、大数据精准安全监管、大数据精准结对帮扶、大数据精准政务服务、大数据精准移动办公“十二大应用示范工程”。三是探索园区模式。围绕大数据,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全力打造大数据走廊、大数据特区,在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构筑“一湖一镇六中心”,在贵州科学城构筑“一湖两镇五中心”,在贵州大数据城构筑“一湖两镇五中心”,通过“湖+镇+中心”思路,探索“生态+科技”和产城互动发展新模式、新机制。同时,设立5个园区管理办公室,实现园区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手段,创新统计工作,建立涵盖二三产业中成长快、质量优、规模大的企业样本框,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评分列第八。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推行“群-场-会”(“群”即建立重要工作、重大项目调度微信群,“场”即到现场实地调研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会”即定期召开调度会)调度机制,建立无纸化办公、清单式调度、数字化观摩和云端化管理的工作抓手和推进机制。坚持以问题导向,深入实施“三到三推”(到企业去、到工地去、到现场去,推动问题解决,推动项目落地,推动园区精彩亮相)服务机制,全年党政班子成员上门服务就达300余次,有效推动企业项目问题困难的及时解决,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实施创新创业,加快形成大数据“双创”新格局。大力发展“双创”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一是实施“天下创客计划”。重点实施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创客成果交易转化、创客资源全球链接、创客容错试错免责、创客成长金融助推等五大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天下创客,为我所用”。同时,大力实施“痛客计划”,打造“痛点”云平台,目前已有1000余名“痛客”注册、累积发布856个“痛点”,其中收到323份解决方案,完成3次上线交易,成果交易总金额50余万元。二是打造众创空间平台。构筑“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创业孵化链,加快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做大做强“中国西部众创园”,子午空间、色谱创客空间、智邦众创空间、梦空间、伍艺空间、云智空间等16个实体空间投入运营。同时,大力提升“夸父部落”线上创客平台影响力,为天下创客提供宣传、交流、创投对接、创新成果交易转化等服务。目前通过平台线上注册创客已有532人、60余支团队、80余名导师及8家投资机构在线注册。三是开展“双创”系列活动。举办了高新区“双创活动季”、“创客贵漂月圆中秋晚会暨中国西部众创园第二届创客嘉年华”、“2016创想财富贵阳创业创新项目路演活动”等系列活动,承办了全国“双创活动周”贵州活动分会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贵州赛区复赛”等活动,协助省发改委、市发改委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贵州省分会场等活动,共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80余场次。同时,依托各个创客空间和机构开展了50余场创新创业活动,累计5000余人次参与活动。四是打造大数据创客公园。将金阳园2.34平方公里打造成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让贵阳高新区成为天下创客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乐园。目前,正全力加快“一湖一镇六中心”建设,已建成创客文化中心、创客广场、创想花园等配套设施,白鹭湖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即将建成投用,满足创客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务酒店、咖啡吧、便利超市、商业银行、健身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四)优化产业布局,开创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局面。抢抓发展机遇,发挥先天优势、先发优势、先行优势,加快构筑以大数据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按照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的思路,建立了高新区“1+N”大数据产业体系。“1”即数据中心,“N”即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设计和服务外包、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安全、端产品制造等产业。在“1”方面:全力打造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高新翼云、中电高新、翔明科技定制化数据中心已建成投用,建成服务器规模已达4万台。乾鸣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一期建设服务器规模18万台。加快引进国家部委和全球大企业数据资源,已对接FAST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人行征信中心等数据资源,引进了华创证券、海尔金融、芒果TV等一批行业知名数据资源,引进了浪潮集团、百合网、北京金堤、方正璞华、广联物联网等大数据企业。在“N”方面:全力实现“云集高新”,建成贵阳云计算中心,医疗健康云、教育云、贵医云等20余朵云运营效果良好;全力打造“电商企业贵州总部基地”,福中达贵阳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建成运营,10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实现蓬勃发展;全力打造“呼叫山庄”,建成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坐席9524个,已正式投用8024个,世纪恒通、家有购物、广电网络等企业呼叫中心业务保持良好态势;加快打造大数据国际软件产业园,新引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81家,预计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5.29亿元;全力发展大数据金融,已聚集博大智能、西南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鼎资信和高登世德公司等大数据金融产业,博大智能已成为国内电子现金运用行业的领航者,高登世德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覆盖资产证券化全生命流程服务的软件服务提供商;全力打造大数据安全产业基地,安恒信息、信安达、中科点击等一批大数据安全企业已落户高新区,卫士通、北信源等上市公司联合组建的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联盟已明确选址落户高新区。二是发挥“大数据+”优势,坚持以大数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融合共生。大健康产业方面:全区聚集大健康医药制造、医疗服务、检验监测、管理服务等大健康企业56家,汉方药业、景峰注射剂、恒霸药业、泛特尔细胞、金域检验等大健康骨干企业日益壮大;朗玛互联网医院、医疗健康大数据基地、康络维远程医疗体系、云上医疗第三方独立影像诊断中心等“大数据+大健康”项目顺利实施;神奇药业、广济堂等知名大型药企落地建设;大健康孵化平台、贵州云上医疗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因大数据平台以及神奇、百强、德昌祥等企业总部项目即将入驻。高端制造业方面:突出大数据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共生,以黎阳航空发动机和吉利汽车发动机产业为引领,推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及重点项目落地,已启动建设“沙文高新动力小镇”,全力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新材料实验数据分析,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聚集振华新材料、华科铝材料、时代沃顿等一批优质骨干企业,振华新材料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时代沃顿公司具有国产复合反渗透膜第一品牌、第一大规模的行业领先地位和产业优势。现代服务业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优势,大力发展小镇经济、创客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研发及服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完善服务体系,构筑大数据环境支撑新绿洲。不断优化大数据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大数据“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环境最好、办事最快、人文最浓”的国家级高新区。“政策最优”方面,目前,已制定出台“大数据十条”、“科技十条”、“创客十条”、“金融十条”、“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提升国际化水平十条”等优惠政策,出台了关于大数据“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实施意见及系列政策文件。“成本最低”方面,目前,正启动实施高新区数据中心“连通器”计划,区内宽带速度可提升10倍以上,宽带资费成本至少减少70%;制定了《高新区数据中心降成本方案》,兑现数据中心企业电费及宽带费补贴362万元。“环境最好”方面,目前,已建成大数据广场、太阳湖滨河公园等配套设施,太阳湖滨河公园之呼叫山庄正式开门迎客,成为贵阳市第一个投用的市级示范性公园;加快推进全域免费WiFi建设,重点园区、重要区域已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贵阳高新国际学校小学部预计2017年9月建成投用;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绿地新都会大型超市,引进了一批购物、餐饮、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办事最快”方面,贵阳高新区顺利通过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验收,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合格单位;全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加快组建行政审批局,通过流程再造、批管联动和审批共享,将各部门在高新区范围内行使的行政许可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大力建设大数据精准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移动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实行大数据共享审批,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已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及法定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率100%。“人文最浓”方面,制定了《“人文高新”实施方案》,建设以文化产业为抓手,以专业园区、产业基地、展示中心、主题公园等为载体,发展传统文化、阳明文化、科技文化、大数据文化、创新文化、时尚文化、创客文化、公共文化、特色文化、企业文化“十位一体”的绿色高新文化;制定出台了《贵阳高新区创新创业试错容错管理办法(试行)》、《贵阳高新区关于建立干部职工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鼓励试验、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强“诚信森林”建设,构筑“诚信森林”建设的“块数据”,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六)破解融资难题,搭建大数据金融支撑新体系。大力发展大数据金融,加快培育新型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打造大数据金融创新示范区。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大数据金融,打造全省大数据金融创新示范区,强力推进“引金入区”工程,出台了《贵阳高新区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以及《贵阳高新区支持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为企业及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打造科技金融平台体系。在设立贵阳银行高新科技银行、工商银行高新科技银行、国开行 “四台一会”(管理平台、承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等科技企业融资平台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大数据资本服务中心”,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业态,引入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创新“资本与项目、项目与资本”为核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为区内企业资本需求提供系列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形成高新区金融生态产业链;打造“贵阳金融创新加速器”,创新金融产品、还贷方式,合理利用可用空间,形成拥有较强金融服务和配置功能的金融功能区、新兴金融业聚集区、绿色金融创新区、普惠金融区。目前,已聚集投融资机构118家,股权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机构在分别占全省的50%以上。三是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组织140余个项目申请国家、省、市项目及资金支持,中国西部众创园、振华新材料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翔明科技农业云平台项目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24亿元,“航空发动机盘、机匣生产线扩建项目”获批中央科技重大专项5557.87万元,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等52个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5795万元。积极组建贵阳高新区大数据风险投资平台公司,与山西晋中银行、中电高新、新创资本、贵山基金等社会资本深化合作,推进设立了“大数据产业基金”、“贵山长青大数据创业投资基金”、“启林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等3支政府引导投资基金,规模达1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基金”成功注册,目前正有序推进资金募集工作。积极与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探索研究开展“科技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通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创业板成功受理,新增3家企业、累计 10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7家企业成功挂牌“四板”。通过国开行“四台一会”科技企业融资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
(七)补齐人才短板,做强大数据人才支撑新动力。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格局,强力推进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大数据人才特区。一是精准化引进人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实施了“5111”(5年内引进10支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支左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引进工程,围绕“贵州籍人才、行业领军人才”这两个重点,依托贵阳国际人才城、贵阳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打通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的人才通道,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依托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等平台,建立校企对接机制,采取订单式、菜单式培训,为企业引进对口适用人才,形成多元化人才供应链体系。在北京和上海设立“贵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工作北京联络站”、“贵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工作上海联络站”,探索设立“贵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工作印度联络站”等海外联络站及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海外平台,为有意向到贵阳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进行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联络,提高海外人才引进落地的成功率。今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38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累计聚集院士17名、“千人计划”专家13名、高层次人才2610名,聚集各类人才7万余人,保有量居全市前列。二是规模化培训人才。依托大数据产业联盟以及英特尔、博科、戴尔等企业,搭建人才培训平台,推行“实验中心+培训中心+认证中心+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五位一体模式,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和技术开发环境。加强与印度NIIT、INFOSYS等企业合作,在贵阳国际人才城建立了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组建了高新区大数据学院、北大青岛贵州大数据学院,1300学员在读。与多彩贵州网、武汉大学西南研究院等尝试合作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大数据等产业人才培养。举办了贵阳高新区、白云区公务人员大数据专业培训7期,培训干部职工600余人次。三是精细化服务人才。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技术手段,建立贵阳国际人才城线上服务平台,搭建“天下英才云平台”,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生活工作需求,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推进“人才服务360”试点,实行“一个服务领导+一个服务专员+一个服务团队”的模式,组建重点签约项目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中国贵阳归国留人员创业园”作用,加快推进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学报国贵阳基地、海归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建成“五站一室”园区社会工作中心。实行人才绿卡服务制度,在户籍、住房、经费资助、家属就业、就医、出入境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贵阳高新区已成为全省、全市创新创业人才最密集、创新创业活动最活跃、创新创业成果最丰富的人才特区,为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八)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大数据全球竞争新视野。针对贵阳高新区国际化短板,切实加强国际化工作的统筹谋划,成立了“贵阳高新区国际合作促进中心”,召开了“贵阳高新区提升国际化水平大会”,出台了加快推进贵阳高新区国际化进程的配套政策文件。一是强力推进项目人才“引进来”聚集。在开展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再出发”等招商活动、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同时,全力加大赴境外招商引资、招商引才、招商引技力度,成功引进了美国博科、中以高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印度NIIT大数据技术云教学实训基地等项目,聚集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等地的外国专家人才,引进了高潮博士、张靖博士、胡平生博士等100余个海归创业团队和1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到贵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二是全面推进区内企业“走出去”发展。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贵州芬陀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区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境外项目建设,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地区。航宇科技、高峰石油等区内重点企业产品纷纷销往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等地。福斯特、扬生医疗等一批企业也在积极为走出去发展做准备。三是深入推进园区“国际化”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瑞典、韩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开展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博科、戴尔、IBM等一批世界知名的500强企业。与印度ISEA(India Electronics &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签署合作联合声明,共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并荣获了商务部、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高端装备制造)”称号。
贵阳高新区管委会
2016年1月9日